红山泥塑女神像

- 1984年出土于辽宁省牛河梁遗址女神庙,红山文化晚期(约5500年前)泥塑女性头像
- 红山女神头像,眼嵌玉石为睛,耳垂部有佩戴耳饰的穿孔。头像高为22.4厘米,面宽16.5厘米,为真人尺寸,头像高颧骨、浅眼窝,眼嵌绿玉片,面部呈蒙古人种特征
- 兼具写实与象征手法,展现红山先民对人体形态的艺术概括能力;红山女神头像定位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实证,并将女神像称为“中华民族共祖”
- 现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,2002年列入《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目录》
鸭形玻璃注

- 1965年9月出土于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罗马玻璃制品
- 鸭形玻璃注长20.5厘米,腹径5.2厘米;质薄透明,表面微见银绿色锈浸,以吹管法成型。体横长,形如鸭状,流如大张之鸭嘴,长颈鼓腹,拖一细长尾,尾尖微残;器表梢闪淡绿色,半透明,体横长。此器重心在前,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,因后身加重,才放得稳
- 造型生动别致,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;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实物资料,也是中外历史上早期玻璃器中的珍品;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,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
-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,2002年列入《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目录》
青瓷飞鱼形水盂

- 1971年出土于辽宁北票市辽代墓葬,辽代耀州窑烧制的青瓷水盂式样
- 高9.3厘米、长14厘米、宽7.3厘米;该器形仿水生动物造型,整体呈昂首卷尾的飞鱼状,背部设注水口,腹部设圆形平底圈足,鱼鳞与羽翼采用浮雕工艺,双翅及鱼尾装饰模拟水珠的纹样
- 白瓷胎施青釉的工艺特征展现了辽代陶瓷技艺水平,体现辽代工匠融合南北瓷艺的创新能力;其兼具契丹民族审美与中原文化元素的设计,是研究辽金时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
-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,2013 年列入《第三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》
仲尼梦奠帖 欧阳询

-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纸本行书书法作品
- 《仲尼梦奠帖》释文以“仲尼梦奠”开头,共七十八字,文字叙孔子梦奠之事, 有佛教无常、报应之意。无款印;书法笔力苍劲古朴,用墨淡而不浓,以秃笔疾书,转折自如,无一笔不妥,无一笔凝滞,上下脉络映带清晰,结构稳重沉实,运笔从容,气韵流畅,体方而笔圆,妩媚而刚劲
- 代表了欧阳询行书成就的顶峰,它上承接“王”书,下影响“米”书,是行书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,在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后世把《仲尼梦奠帖》列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
-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,2012 年列入《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》
唐摹万岁通天帖

- 唐代摹写的东晋王羲之家族书法丛帖
- 采用硬黄纸本,行草书体,成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(697年)。该帖由凤阁侍郎王方庆进献王氏一门二十八人墨迹后摹制,原称《宝章集》;现存王羲之《姨母帖》《初月帖》、王献之《廿九日帖》等七人十帖摹本,涵盖行草、行楷诸体,卷尾钤有“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”衔名
- 摹本采用“双钩填墨”技法,忠实再现原作风貌,被启功誉为“唐摹双勾精本”,元代张雨称其“下真迹一等”,为研究二王及东晋书法提供重要资;《万岁通天帖》包含着深厚历史与艺术价值
-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,2012 年列入《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》
赵佶草书千字文

- 北宋第八代皇帝赵佶在位期间创作的狂草长卷
- 该卷为纸本描金云龙笺,纵31.5厘米、横1172厘米,通幅无接缝,云龙纹饰承袭唐制;作品书于宣和四年(1122年),系赵佶40岁书法臻熟期所制,全卷以狂草书写《千字文》
- 笔势奔放如长江倾泻,运笔迅疾而结体奇逸,展现其独特书法风格;宋代草书艺术代表,兼具书法艺术价值与工艺史研究意义;云龙纹生动规整,犹留唐人遗韵,对研究宋代造纸技术弥足珍贵
-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,2012 年列入《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》
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

- 五代南唐时期画家董源创作的绢本淡设色画作
- 图中山势重叠,缓平绵长,植被丰茂,水汽若蒸,似江南夏日景色。起首处水面浩渺,扁舟隐现,中景山势重叠,林木疏朗挺直,竹丛杂处其间,茅屋隐约可见;卷末渡船未到,官客等待,点出主题
- 全图构思精细,设色雅淡,冈峦清润,林木秀密;技法上以披麻皴为主,多用苔点,色彩淡雅,为典型的江南山水;中国山水画笔墨、意境的两向分离的源头,带动了后来“米氏云山”的出现
-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,2012 年列入《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》
官窑青釉贯耳尊

- 北宋时期官窑瓷器
- 高38厘米、口径18.5厘米、底17.4厘米,仿古代青铜投壶造型,采用直口阔腹设计,瓶侧筒状贯耳与足部长方孔对应,可穿系绳带。釉色呈青绿色,表面冰裂纹开片,釉质厚润,体现北宋官窑制瓷工艺特征
- 表面冰裂纹开片,釉质厚润,宋代瓷器中的珍品,体现北宋官窑制瓷工艺特征
- 现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馆,2013 年列入《第三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