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禁文物 195_云贵川馆藏

杀人祭柱场面青铜贮贝器

  • 1955 年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,西汉时期古滇国青铜器
  • 贮贝器形似铜鼓而有底,鼓面可开启,是为器盖,器内贮海贝十余公斤。器高 21 厘米、口径 24.5 厘米、盖径 31 厘米。器身腰部一周,有线刻人物。器盖上铸造立体群雕,表现一祭祀广场上的礼仪建筑、器用设置,及其人物活动;贮贝器上的人物高约 3 厘米,形象具体,动作鲜明传情
  • 整个场面布局井然有序,显示出一种成熟的礼仪传统;反映了古滇国神秘的祭祀文化
  • 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,2013 年列入《第三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》

书信札卷 韩琦

  • 北宋词人韩琦创作的行楷书法作品
  • 该卷由楷书墨迹《信宿帖》《旬日帖》与元、清两代十三段题跋合裱而成;《信宿帖》以楷书书写,雄劲端重,丰腴俊逸,彰显了庙堂之气,这也与素以刚正、耿直而著称的韩琦为人作风一脉相承
  • 用笔兼融颜真卿楷书特征与柳公权笔意,点画粗细对比鲜明,展现了北宋书法艺术风貌;成为研究北宋书法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;北宋名臣韩琦现存唯一传世法书
  • 现收藏于贵州省博物馆,2012 年列入《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》

一号青铜神树

  • 1986 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,商代青铜器
  • 该文物出土时碎裂为 2479 块碎片,经十年修复恢复原貌,树顶残缺推测完整高度或超 5 米。其主干分三层延伸九枝,枝梢立青铜鸟九只,侧附盘旋铜龙,基座呈三山相连造型
  • 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;古蜀文明的代表,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,是古蜀先民人神互通的神话意识形象化的写照,生动展现了古代蜀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,堪称青铜铸造技艺的瑰宝
  • 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,2002 年列入《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目录》

青铜大立人像

  • 1986 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,商代青铜器
  • 商铜立人像通高 260 厘米,基座高 78.8 厘米。人体修长,大眼、隆鼻、方颐大耳,头上有两层高冠,双手平举起,作持物状态。衣饰有细密的花纹,两侧下垂呈燕尾式。人像赤脚站立在一个正方形台座上,座下还有两层台座
  • 中国所见先秦时代铜质造像之最大者,填补了从未发现这一时期大型铜造像的空白,在世界青铜立体圆雕人像铸造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,对研究古蜀人的形象、服饰、宗教、冶铸等多方面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
  • 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,2013 年列入《第三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》

鸟鱼贯箭纹金权杖

  • 1986 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,商代古蜀文明祭祀文物
  • 商金杖长 143 厘米,直径 2.3 厘米,重 463 克,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箔后,再包卷在木杖上的,商金杖的一端平雕有长 46 厘米的图案,共分三组:靠近端头的一组雕刻有两个前后对称的人头图像。靠近杖内部的两组图案大致相同,上方是两只鸟头部相对,下方是两条鱼背部相对,鸟和鱼的颈部各叠压着一根似箭翎的图案
  • 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金器中最大、最重和表示王权神权的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;商金杖是古蜀权力的象征,也反映出古蜀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宗教祭祀表现形式的差异,带着浓厚的地域特色
  • 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,2013 年列入《第三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》

祭山图纹玉边璋

  • 1986 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,商代玉器
  • 商玉边璋为长 54.5 厘米,宽 8.8 厘米的条形玉璋,其状顶端一为钝角,一为锐角,射部和柄部两面,均阴刻有两组图案,图案分上下两幅,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。图案里描绘的是古蜀先民在圣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场面
  • 商玉边璋具有浓厚的古蜀文化色彩,且体现出了三星堆古蜀国发达的制造工艺技术,其雕刻技术代表着三星堆所有玉器的最高水平,同时也可以看出古蜀人的重玉情结;商玉边璋上的整组画面连贯、生动,是研究原始绘画艺术和宗教的珍贵资料
  • 现藏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,2002 年列入《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目录》

太阳神鸟金箔饰

  • 2001 年 2 月 25 日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,商周时期金器
  •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,外径 12.5 厘米,内径 5.29 厘米,厚度 0.02 厘米,重 20 克。图案分内外两层,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;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
  • 此器构图凝练,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、宗教思想,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,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
  • 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,2013 年列入《第三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》

2005 年 8 月 16 日,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

青铜摇钱树

  • 1990 年出土于绵阳市何家山 2 号东汉崖墓,
  • 该文物通高 198 厘米,由红陶基座、青铜树干及七层树冠组成,通过二十九种可拆卸部件衔接成型 [1-2]。其树冠装饰西王母、龙首、朱雀等神话形象,叶片铸有方孔圆钱与流苏纹样,
  • 兼具通天树与财富象征的双重文化内涵。该器物以精湛的青铜叠铸工艺著称,是国内现存体型最高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汉代摇钱树;展现了东汉晚期青铜铸造技术的巅峰水平
  • 现收藏于绵阳市博物馆,2002 年列入《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目录》

往年同期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