积极心理学16:享受过程

1 克服完美主义

  • 理解完美主义,它是一种对失败的无法抑制的恐惧
  • 关注过程本身,关注追求目标所付出的努力,而不是结果
  • 主动地接受失败,将其视作一种成长的工具,一种了解自己的方式
  • 通过行为来改变完美主义心态,包括但不限于包容批评、认知疗法(内心模拟自己是追求卓越的人,而不是一个失败的完美主义者)、冥想(使自己冷静,并能够接受事物)
  • 制定一个终极目标,让自己的当下得到解放。"人所欲方施于己"

Samuel Coleridge 英国的哲学家:在我生命的结尾,我会写出我的巨著,在那之前,一切都只是草稿。因为这个终极目标,让典型完美主义者Coleridge不再焦虑,自我得到解放,并写下了很多影响深远、结构精妙的“草稿”

在藏语中,"tsewe"既是同情他人,也是同情自己。所以达赖喇嘛在接触西方文化时,会被英语中的“同情”概念困扰。他认为:"你们对自己没有同情,又怎么能对别人有同情呢?"

面对困难的技巧——3P法则

  • Permission to be a human: 允许自己只是个凡人,接受现实,接受困境
  • Positive:成为积极者,改变自己对现状的诠释,寻找成长的机会,发掘失败中的闪光点
  • Perspective:转换视角,将注意力转向别处,不是逃避,而是避免自己被负面情绪淹没

此处可顺便复习反思之前讲过的3M法则(即非理性想法的三个陷阱)

2 身体与精神

心理学的问题:太关注于颈部以上,然而真正的问题大部分发生在颈部以下

Tal教授推荐的灵丹妙药 wonder drug:

  • 每周4次半小时以上的锻炼
  • 每周6-7次的15分钟以上的思想专注锻炼
  • 每天8小时左右睡眠
  • 每天12个拥抱或肢体接触(touch)

灵丹妙药的好处: 自我感觉提升、增强自尊与自信、更平静、更聪明、更有魅力

Jon Kabat-Zinn在其著作《全灾难人生(Full Catastrophe Living)》中提到:“行为治疗最基础的进展就是让我们认识到,健康不能再仅仅是身体或者精神的一个独立属性,因为精神和肉体是内在联系的”。要重视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联系

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,体力劳动减少会带来心理上的代价:焦虑上升,抑郁的情况增加十倍。20世纪60年代,抑郁症的平均发生年龄是30岁,而现在抑郁症的平均发生年龄只有15岁(曾经爱踢球、爱运动的孩子们都变宅了,停止了锻炼)

3 规律的运动

锻炼不是一种奢侈,而是种需要,就像氧气那样的需要。Exercise is a need like Oxygen.

Michael Babyak 试验

实验内容:将抑郁症患者分成三组,A组进行锻炼,B组服药,C组既锻炼又服药。最后发现每一组在四个月后,都有超过60%的人情况有所好转。并且在半年后,A组的复发率最低。

实验结论:规律的冥想练习和锻炼对于减少焦虑很有帮助。但两者减少的焦虑内容也许不一样,所以建议一起运用和练习。 相比于用药(注意,教授并没有在否定用药的有效性),通过锻炼实现好转的耗时偏长,但是复发率低

规律的运动能让人保持健康身体和心态

  • 运动的频率:至少要保证每隔一天锻炼一次
  • 坚持常规锻炼的人,更容易克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,更不容易得慢性疾病,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,患心脏病的风险减少50%以上,得癌症的可能性降低50%
  • 坚持锻炼能增强性欲,增加高潮的可能性
  • 锻炼并不是万能药,注意适当休息,不要过度训练,过犹不及
  • 锻炼时保持心率在最高心率(最高心率=220-你的年龄)的70%左右

Derek Clayton,60年代早期的一个长跑运动员。天赋一般(身高188,最大心率低,最大血液溶氧量低)但非常勤奋(每周跑一百多英里),当时作为世界上最好的长跑运动员之一,他从来没成为过真正的第一。后来因为过度训练导致身体受伤严重,最后休息了整整一个月才逐步恢复训练,并在一周后提前八分钟打破他的个人记录,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仅用了两小时十分钟跑完马拉松的人,两小时9分36秒。

如何开始锻炼:

  • 锻炼不是件舒服的事,将定期锻炼引入生活需要跨越障碍
  • 从轻度锻炼开始,之后逐步增加锻炼的强度,重在开始行动
  • 锻炼的同时应用其他事物转移视角,比如冥想、音乐、电视
  • 社会支持,和其他人一起做(这一点因人而异,尤其是部分内向的人)

往年同期文章